採集人共作室-陳科廷
創辦人陳科廷,大學唸的是植物病理學,曾至加勒比海及太平洋島國從事農業技術援助工作,返國後曾任職於林業試驗所。返鄉創立「採集人共作室」,將自家荒廢的老宅整理為工作據點,以回歸人發展的起始-採集,以人採集周遭環境的資源生存為核心,為了確保自己的生存,便要兼顧讓自己能生存環境的良好,及提供生存的資源不餘匱乏中斷。於是於自然之中永續地採集,同時創造維持良善的環境,並採集不同專才的人進入社區、彼此分享與交流資源,便是採集人的中心思想,共作室即是結合此概念,將工作室轉成眾人合力共作的空間,希望彼此合作激發創造更多可能。
採集人們帶著此理念進入坪林在地社區與學校,動態組合成為「坪林故事採集」合作執行系列故事採集計畫,分享眾人能力,共同採集故事,串聯不同的時空世代、重組地方力量凝聚認同。透過保存故事統整地方知識,並將之活化創新,成為社區與學校之間知識流動的橋梁。
從2018年計畫1.0「讓我們來聽你說故事-坪林人文山水採集」與社區、學校共同採集在地故事;2.0「請聽我們說故事-坪林跨域新野台」將地方故事導入學校課程,並嘗試不同的故事創新轉化的展演;到2021年計畫3.0「帶上我們的故事-坪林來去校外教學」,我們帶上坪林的故事出發,除繼續深入學校執行地方學課程,與同學共同收集保存與活化故事外,更著重將學習的產出回饋社區造成影響,擴大連結周遭的地方團體及教學組織,交流經驗與共學分享,以協助坪林國中轉型實驗學校,設計以地方學、環境教育為重的跨域課程,打破生活與學習場域的界線,建立社區與校園共榮發展的永續循環。2022-2023年兩年期的4.0計畫「坪林有河不可-記憶與技藝的合流」,更由社區共識的河流議題聚焦出發,試圖從河川故事、生活的技藝,找回與河共生的態度,並嘗試找到合理使用資源、社區共管的治理方式。
資料來源:採集人共作室
臺灣藍鵲茶-林宜平
我們致力以「流域收復」策略,推動「無農藥生態村」友善環境農業的企業,為推動生態與農學共存之里山生態,推出全為坪林產出、不施農藥化肥、友善方式栽培的茶品,名為臺灣藍鵲茶。
我們的宗旨是建構翡翠水庫上游集水區為一無農藥的生態村,讓萬物生態與農村共存共榮於集水區,茶農因參與「流域收復」契作,透過環境友善耕作成為環境的守護者。
藉由[品牌]來守護茶園與生態;透過認同消費讓更多農家、年輕人參加環境友善耕作;並以「帶消費者深入農家體驗」的模式,讓消費者對產地產生認同,培訓當地農家講述自己家鄉的故事。如此,引領兼顧生態與農業的品牌,創造土地價值,是臺灣藍鵲茶的目的。
資料來源:臺灣藍鵲茶
福茶苑 Fortune Tea Garden-吳柏諺
百轉千迴走在回家種茶的道路上,原來坪林的自然生態與生活步調,家鄉與茶葉的美好一直都存在我未來的藍圖之中,此刻,我也正努力逐步實踐。
兩年前育嬰留停到後來正式離職從農,開啟福茶苑更為深刻的品牌塑造,從茶園的管理收成、茶葉製作販售、各種包裝視覺的設計,我們把清新與在地形象融入所有的產品之中。
而故事訴說、文字記錄,更使得我們跳脫單純的商業經營,致力成為一個有溫度的在地品牌。讓茶,不再僅是茶,而能從心底回甘。
去年底,茶廠的整新與茶場域的規劃,我們開始能為這塊可人的土地作更多的事情。在包種茶、金瓜寮與坪林為根的基礎上,很多想像也都將實現。
挖掘在地自然與人文的一切,那不只是為了讓更多人看見坪林;或許讓自己能連結、覺知過去到現在甚至是未來的總總,做到代代相傳才是更為重要的。
從金溪、從蕨海、從茶山,福茶苑不僅是大家,也是我自己探索坪林的一切起點。
資料來源:福茶苑 Fortune Tea Gar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