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地方創生工作者資料庫

屋蹐
木匠的家關懷協會
慢飛超人布藝young
源古本舖
復興食農
三和青創基地
享樂蜂蜜
富富•小山岡
日日田職物所
桃氣の青農週記

屋蹐-莊茹絜

屋蹐2
屋蹐1

屋蹐文化創辦人茹絜透過「返鄉」在桃園新屋定居的半農農村生活,協助家中代耕水稻的農務認識了慣行農法,也發現了農村中在「廢棄閒置空間」以及「土地保存」的議題。

身處在世代務農的家族中,當代耕土地面積減少,時常是因為地主選擇蓋設廠房、農舍、新房屋等;不禁讓人感慨,即便在當代,慣行農法使用化學肥料、除草劑等議題,大多被認為對土地有害,但在工業化及都市化面前,無論哪一種農法,都是守護土地繼續耕作的農人。

茹絜也觀察到農村的廢棄閒置空間問題,創立屋蹐與閒置空間屋主租賃廢棄空間,希望透過活化空間的各種型態,談論居住的剛需、農村的再生、土地的保存、生活的本質。

資料來源:桃園市政府青年事務局

屋蹐文化臉書
屋蹐文化IG
亼屋-生活居所IG
亼聚-共作空間官網

主辦單位 桃園市政府青年事務局推薦

木匠的家關懷協會

木匠的家關懷協會 2
木匠的家關懷協會 1

起初我們只是間小咖啡館,有免費的咖啡、與外國志工聊天、以及一個舒適的空間。日子一天天過去,平時流連於咖啡館的弱勢朋友越來越多,看著他們啜飲免費咖啡,為下一餐擔憂的臉龐,我們希望能為他們做些甚麼。於是到了2004年,「木匠的家公益二手店」正式成立,透過回收民眾家中淘汰的家具、物品,並訓練弱勢朋友修復,支持他們走過生活困境,至今已修復數萬件家具,幫助70餘人獲得重生的機會,更支持許多項的公益活動。

近年來,在木匠的家,我們觀察到一個非常可怕的趨勢:我們每月可以收到像一座小山高的舊衣量,而這些舊衣只是冰山一角。這個現象也讓我們發現到在台灣,快時尚過度消費非常嚴重。我們思考如何再利用無法再用的舊衣變成設計材料;加上二手家具與廢棄木材,我們結合設計師、木工師與裁縫師,創造一系列的永續設計商品。加上您的支持,再生舊衣與廢木,都能有更好的用途。

木匠的家關懷協會臉書
木匠的家關懷協會官網

協辦單位 台灣好基金會推薦

慢飛超人布藝young

台灣平均每分鐘丟掉438件衣服,「布藝young修惜站」是全桃園第一處丹寧布回收修惜站,由一群家有身障兒的婦女組成,專門回收丹寧布,這些裁縫素人起初是為了幫孩子製作適合的綁帶、護具,卻在當中看到了二手布料再利用的契機。透過設計創作成背包、提袋還有髮飾等,不但讓廢棄布料重獲新生,也兼顧時尚。 這是台灣第一個由腦麻青年及其家長成立的永續時尚共創基地,團隊致力於:

1、環保議題:快時尚造成二手衣氾濫,推廣將回收牛仔褲進行再生設計改造,傳遞永續時尚環保新概念。並與紡織廠合作,利用廠內的下腳料,建構廢棄布料銀行,與本市學校服裝相關科系以及相關業界合作將這些布料充分利用。

2、就業與經濟成長議題:結合廢棄布料與二手牛仔褲,培養弱勢青年與婦女縫紉技藝,將其改造成設計感十足的商品。

3、健康福祉議題:以弱勢青年自身的經驗,為身障人士量身打造相關輔具,提高生活品質。

4、促進弱勢青年發展:支持無法投入職場的腦麻弱勢青年學習縫紉技藝、學習網路行銷、網站架設和網頁維護技能,促進弱勢青年能力,減輕身障家庭與社會的負擔。

資料來源:桃園市政府青年事務局

慢飛超人布藝young臉書

主辦單位 桃園市政府青年事務局推薦

源古本舖

源古本舖座落於堂號「全昌」與「KANG」的大溪和平老街 ; 家族在此世居五代,曾經於此締造日據時代的傳統糕餅王國 : 古裕發商號,風光一時。

「二崁三落兩過水」的建築形式,源古本舖以現代感的鍛鐵門 具巧思的區隔現代與過去的空間 ; 透過縷空的雕花門隱約可看到宅內紅磚砌出的三圓拱廊。優雅地搭襯著古宅石板中庭,也道出家族過去的繁華。

源古本舖 取其古氏家族的源頭 ; 也有古典是現代之源的意思 它是一間融合東方古典風格與現代感的生活家飾「雜貨鋪」,氛圍中有著東方古典情調和現代俐落的趣味;空間展現old is new的新古典風格,讓商品可以很傳統、也可以很現代,呈現出生活用品的創新概念。

• 活用歷史建築空間氛圍,創造古宅新價值。
• 規劃常民生活美學體驗及突顯創意跨界精神之指標場域。
• 傳承老智慧,看見老生活 & 留住老風情,發現新風貌。
• 體現慢食、慢遊、慢活為核心的「慢城大溪」理念。

營運策略與定位:以「人」為主,是「活動與參與」的---「動態博物館」。在空間情境的規劃上朝向一個濃縮的「動態的常民生活美學博物館」形態發展,文物展品以開放近用(Open Access)開放型的典藏與參訪者對話,除了靜態展示之外,將搭配各項展演、觀摩、交流等活動的進行,進一步希望經營為體驗式及活化的場域。

資料來源:源古本舖

源古本舖臉書
源古本舖官網

協辦單位 台灣好基金會推薦

復興食農

復興食農團隊投身食農教育推廣,緊扣『知足』、『感恩』的核心價值出發,設計了一連串的課程,也貼合時令編排,緊扣時事,彈性授課。授課內容除了基礎的農務課程也有校外農場參訪,更訓練學童們的手作料理能力以及餐桌美學。他們更進一步的將校園食農課程趣味化組合,進行了遊程化設計,串聯周邊農場,開發體驗活動,還搭配休區整體行銷,持續資源整合。

「為家鄉而努力,再苦都不累」是讓復興食農一路走下來的信念。而為了青年培力,更在三民社區打造了一個溫馨的食農教育基地。除了成果展示、交流參訪、校外教學,也提供青年資訊交流討論的平台及活動辦理的空間,未來基地內也將定期辦理培力課程。

資料來源:桃園市政府青年事務局

復興食農臉書
復興食農官網

主辦單位 桃園市政府青年事務局推薦

三和青創基地

龍潭三和社區地處偏鄉,青壯年人口流失嚴重,一級農業也愈來愈少人經營,土地荒廢率高,三和青創基地以農業為根基,期望將在地農業轉型導入休閒觀光的人潮,使在地產業能永續發展,串聯在地社區發展協會及特色產業建立共好網絡, 加入客庄精神,辦理「產地餐桌」、「在地遊程」等活動,進行技藝與文化的傳承推展,增加農業遊程的創新與質感提升,讓青年回鄉發展不是口號,青年與二度就業婦女有所依靠。

資料來源:桃園市政府青年事務局

三和青創基地臉書

主辦單位 桃園市政府青年事務局推薦

享樂蜂蜜

「讓我回來幫忙吧。」就是這樣一句話,開始姿瑩返鄉的第一步。回家的心意很簡單,就是不捨父母辛苦採收完蜂蜜還要四處奔波銷售。姿瑩認為品質這樣好的蜂蜜,應該被看見,甚至被每個喜愛蜂蜜的客人買回家好好品嘗!就這樣她辭去工作,回家從零開始學起。

回家的路才剛踏出去,就摔的鼻青臉腫。不懂蜜蜂、品牌知名度不夠、生產及通路蠟燭兩頭燒,讓姿瑩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做錯了決定?但她不氣餒,被螫了就把刺拔出來再試一次,被質疑了就更謙虛的學習。

直到現在,姿瑩仍然持續面對這個產業給的考驗,天氣驟然的變化、蜜蜂生態不斷地被破壞和改變、產業人力逐漸老化。漸漸的她發現除了銷售之外更重要的議題-永續。每當聽到客人說:我都吃你們家的蜂蜜喔,姿瑩總忍不住想,我還能為喜歡吃蜂蜜的客人、對環境如此重要的蜜蜂做些甚麼? 而這個甚麼,就是返鄉最後一哩路上,姿瑩在尋找的答案。

「享樂蜂蜜」以實境體驗和推廣環境生態為理念,創造一個舒適且安全的環境供消費者深度了解蜜蜂產業並共同永續產業和家園。

資料來源:桃園市政府青年事務局

享樂蜂蜜臉書
享樂蜂蜜官網

主辦單位 桃園市政府青年事務局推薦

富富•小山岡

「富富•小山岡」位於桃園楊梅富岡信義街上的老屋,建於1930年代,前身是富岡派報社,採用「以修代租」及保留原住戶生活空間的方式承租老屋,並集結喜愛老屋民眾的力量動手整修,改造老屋成為富岡第一個公共文化空間,希望可以透過老屋修繕,成為富岡地方老屋再生的示範點,更提供青年進駐,期望集結更多青年夥伴留鄉,期望藉此喚起居民的新思維,創造更多老屋再生與青年返鄉的機會,推動客家文化與語言傳承與轉譯,致力於讓富岡復甦,透過在地人的實際參與,從基礎富岡在地的資源調查再到帶動地方之地方行動,成為地方資訊交流的中心,提供他們旅遊、美食、景點等資訊,是富岡對外的平台,期許除了保存老街的原始風貌外,更能加入新的創意並深耕在地,以「交流、學習、創造」共創富岡的未來,並提供創生所需的資源及輔導媒合。

資料來源:桃園市政府青年事務局

富富•小山岡臉書

主辦單位 桃園市政府青年事務局推薦

日日田職物所

每個地區都有地方廟,地方大小事幾乎都跟地方廟有關,與神同行,跨世代一起改變地方大小事。

日日田職物所,位於桃園大溪南興庄的百年神農廟─永昌宮廟埕廣場旁,過去是社區廟宇的閒置倉庫,2016年在地青年回鄉開始嘗試修繕整理該空間,成為深耕在地工作室,2018年初成立為日日田文創設計有限公司。

「日日」以每一天的日常凝聚出我們的一種「好生活」的設計態度,回到「田」這塊土地扎根,文化設計整合是我們的專業,文化設計就是敏銳察覺生活元素創造價值,透過進駐與活化,此空間也成為青年實踐駐點的媒介,從地方故事的採集、廟宇歷史背景的探討、在地民俗活動的了解與參與,重新認識自己成長的這塊土地,傾聽這裡的故事。近年來將藝術與設計專業結合在地元素,以不同的角度與美學方式切入,結合複合媒材、藝術教育、社區營造、藝術裝置,透過環境創作引動在地能量與發酵的可能。

資料來源:桃園市政府青年事務局

日日田職物所臉書
日日田職物所IG
神農來了臉書
大溪慢慢臉書

主辦單位 桃園市政府青年事務局推薦

桃氣の青農週記

我們是一群在觀音、新屋、大園等沿海地區種植作物的青農,因地緣的關係及銷售農產品的需要,進入校園義務偕同教學,107年從一開始的2位青農到全盛時期的7位青農,在觀音區內各幼兒園協助老師們從事幼兒食農校育,將五感統合融入課程,從教學創新KDP、教學卓越、文化課程實例等競賽斬獲無數獎項,近年甚至將課程延伸至國小,服務範圍至中壢地區,由於是每週1次的學校服務,於是命名「桃氣の的青農週記」以及「青農用服務寫週記的slogan」,目前團隊經營市民農園,將深度農事體驗及綠色照顧內涵延伸至家庭及中老年齡層,對團隊來說是新的嘗試,同時也培育青農設計課程擔任食育講師,增加額外收益,豐富青農夥伴精彩人生。

資料來源:桃園市政府青年事務局

桃氣の青農週記臉書

主辦單位 桃園市政府青年事務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