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后可可園
沿著貫穿潮州鎮的屏鵝公路行駛,轉入一條幽靜的綠蔭隧道,繞了幾個彎後,便來到林后可可園。深入果園後,望著樹上顏色各異、有如巨型糖果般的可可果實,彷彿進入童話故事裡的世界。
「可可不只是巧克力,也是化妝品、保養品」,曾於國外國際貿易公司任職的、現為林后可可園共同創辦人洪誼靜,選擇輕薄短小且頗受女性市場關注的美妝做產品開發,是基於商業的敏銳判斷。回到家鄉從事可可產業,卻是她人生的一大轉折,在海外打拼多年,因生病回家鄉靜養,卻也促使她踏入可可農業的道路,並與農友陳丁瑞合作、共同創立林后可可園「使用在地可可其實很符合碳循環,可以避免橫跨非一歐一亞長途跋涉的碳足跡」貿易出身的誼靜說道,除了能夠製作成巧克力的可可籽,對於可可殼、果莢也多加利用,萃取活性成分,讓農廢料也能降至最低。
「可可脂是相當滋潤的護膚產品,在台灣卻很少人知道」,誼靜為了向更多人推廣自家口紅和面膜,甚至到台北參展,「這會吸引螞蟻嗎?」、「這有沒有巧克力味?」等常見疑問,最後都在誼靜的介紹及體驗下獲得安心的解答。誼靜告訴我們,最棒的回饋都是在攤位上發生的,每次當幫客人挑好顏色後,魔法便開始生效,「好多客人會在口紅試色後,發出『好漂亮!』的驚嘆」。而誼靜攤位上的那面鏡子,就像是童話裡的魔法鏡般,總能映照出每一位,因爲變漂亮而充滿自信的女人。
協辦單位 台灣好基金會推薦
泗林衛生室 Silin Cocoa Hub
泗林里不只有幽靜的綠色隧道可供徜徉,作為潮州最為古老的福佬村落之一,更有鎮內唯一古蹟等級的朝林宮屹立於此。步行至對街,可見一座潔白小屋佇立,上頭寫著泗林衛生室,這裡原是社區的閒置空間,由地方青年黃宥蓁與屏東縣植萃文化發展協會接手經營,推廣並銷售屏東各地可可品牌產品,更與附近的林后可可園合作,提供遊客一個舒適的互動場所。在如熱帶叢林的熱帶可可果樹叢間,撥開可可那厚重香郁的外殼,來場與在地可可相遇的甜蜜體驗。
協辦單位 台灣好基金會推薦
嘉後休閒農園
「我原本跟部落的聯繫,沒有那麼緊密」在來義鄉古樓部落經營嘉後休閒農園的宋麗娟,原先從事金融保險業及文具採購的她,雖然都住在部落裡,但在外地上班,只有活動節慶時才有機會與部落互動,假日更是常在外頭跑,「以前在部落的時間好像都在睡覺」麗娟不好意思地笑說。先生十幾年前因病離開後,在村邊遺留下了一塊土地,麗娟承接後便與婆婆從事著簡單的農事。後來在朋友的建議下萌生園區的想法,取得家人支持之後,2016 年開始著手經營。
「剛開業的時候心情很複雜,因為不喜歡孤軍奮戰的感覺」,麗娟開始把部分的作業轉為部落就業,由原鄉婦女、青年帶領一些工藝品的手作活動及製作傳統美食,甚至連村裡的農民都受惠,直接把當季果菜挑進園區賣,「那時候我突然意識到,我把客人帶進部落後,大家就不用辛苦的到外地討生活了」。
屏東來義鄉古樓部落,主要以種植鳳梨為主,當地嘉後休閒農園卻栽種了獨一無二的金銀花田,也是整個來義鄉唯一種植金銀花的地方。期望透過金銀花產業的推動,讓金銀花體驗旅遊有別傳統式的觀光旅遊氛園,取而代之的是強調遊客體驗經歷、寓教於樂的場域,並讓體驗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以結合農業「生產」、農家「生活」和自然「生態」一體的理想農業經營型態。
未來將推動「金銀花農產六級化」發展進程,打造區域性、自主性、小規模經濟型態,從一級生產、二級加工、三級行銷至六級化農業發展,採勞動力密集、高品質複合型模組化經營,協助部落發展合作型組織,並以創新創業思維與運用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造就業及利潤共享的目標,使得部落青壯人力得以留在家鄉發展,朝向打造部落產業發展及永續經營之願景。
協辦單位 台灣好基金會推薦
挽菓子 Regetseed
屏東縣農家出身的潘彥升,因在台北就讀大學時,偶然在百貨公司貨架上見到父親精心栽種的水果,售價卻與農民實際收益不成正比。畢業後彥升便決意回到農村,成立品牌挽菓子,專營精緻水果禮盒,把這一粒粒經過親手呵護的挽美菓物,重新推到世人眼前。
資料來源:挽菓子Regetseed
協辦單位 台灣好基金會推薦
蜻蜓雅築珠藝工作室
每一顆琉璃珠都代表一個特別的祝福。位於屏東縣三地門的「蜻蜓雅築」,施秀菊老師聚集了三十多位排灣族婦女,透過新式的媒材賦予傳統琉璃珠工藝新的風采。一顆顆琉璃珠在絢麗的火焰及媽媽們的巧手雕琢下,如浴火鳳凰般,各顯風華和燦爛。
以「蜻蜓」為名,來自於排灣族的古老傳說。相傳排灣族人認為蜻蜓的眼睛就像琉璃珠,把蜻蜓埋入土裡,不久就會變成美麗的琉璃珠。對排灣族人來說,琉璃珠是結婚的聘禮,也是頭目的傳家之寶。它是上天賜予的禮物,具有天神與祖靈的力量。琉璃珠的圖案,則各有特別的涵義。如代表榮譽與勇氣的「勇士之珠」、祝福愛情的「孔雀之珠」、招財兼有守護土地意義的「土地之珠」,每一顆絢爛的琉璃珠背後,都訴說著部落的故事與傳說。
施秀菊老師以無比堅定的精神,把單純對琉璃珠的興趣轉化成文化的傳承,利用新式的媒材賦予傳統琉璃珠工藝嶄新的生命。「蜻蜓雅築」所提供給部落婦女們的不僅僅只是一個工作的職場,更藉此讓她們學習一技之長,也得到文化的薰染。婦女們將圓潤的琉璃珠,置於火光之中彩繪,彷彿火之精靈,頑皮的珠子上跳躍滑行,拉出令人炫目的圖案。
資料來源:挽菓子Regetseed
協辦單位 台灣好基金會推薦
明興閣掌中劇團 Ming HsingKe Glove Puppet Theatre
戲班人生:潮州國寶明興閣掌中劇戲班
【明興閣掌中劇團】位在屏東潮州鎮,隱身在九塊里三合院之中,由蘇明順創立於1957年,從戲院內台戲的演出至野台戲,歷練五十餘年。以專業純熟的操偶技藝、古典精緻的傳統北管樂曲演奏和詼諧逗趣的民間故事刻劃團隊特色,所到之處無不受好評,獲封為「潮州國寶」、更是「屏東縣級無形文化保存團隊」。
二代團主蘇俊榮先生,自小隨父親學習,四處協助演出,為開闊眼界、提昇演技,投身於臺北「小西園」門下,並得許王老師慧眼賞識、盡心調教。1982年學藝有成,返鄉接下團務,融合兩家淵源,潛心研究,目前第三代蘇家宏也開始接續這樣的傳承,愈將明興閣這個屏東蘇家班發揚光大,讓越多人可以認識潮州豐盛的文化內涵。
協辦單位 台灣好基金會推薦
五溝水守護工作站
「五溝水守護工作站」自2009年成立,以多元發展社區、擔任社區與公部門之間的橋樑為成立契機。五溝水守護工作站更為了喚起居民一同重視周邊生態水域,而成立了「五溝水濕地學校 SìipTiHok Gàu」,辦理一系列生態導覽、保育活動,讓大家走入生態、觸碰濕地的美。
除了豐富的生態資源,萬巒五溝水聚落更是全台灣第一個登記的客家聚落。「五溝水守護工作站」的巧思更不止於此,近年推出屬於五溝水的「大地遊戲」,藉由QR CODE掃描,探索客庄,尋找答案,讓體驗者在遊戲中用感官記憶文化,客庄中的屋舍、三合院、人文風情,都值得駐足品味。
協辦單位 台灣好基金會推薦
玫來晏趣..製麵小農農莊
* 日曬繁工暖暖麵粉香 / 創新推廣傳統製麵
在潮州,余玫芬、劉銘晏夫妻當起小農,清晨五點鐘開始製麵、拉麵、曬麵、摺麵的鄉居小日子裡,學習親近友善土地、料理在地食材。除延續傳統製麵工法,余玫芬用心尋找選用無毒、無添加化合物的原物料、改善傳統工廠環境,直面消費者開啟產業新面向。
傳承傳統製作工法,反覆自然發酵、反覆輾壓麵皮、拉麵、日曬乾燥而成。慢工細活工法做出富有古早味的麵線,經過日曬把小麥香氣和海鹽的鹽香味融合一起,散發出一股令人滿足的好味道。
*潮州在地物產共好,可與金弘麻油一同受訪。